经济体制改革与政治体制改革的关系
【摘 要 】政治体制改革与经济体制改革是当前我国的重大课题, 特别是在政治体制改革滞后于经济体制改革的现状下, 在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新一轮改革中,如何认识和协调好政治体制改革与经济体制改革的关系, 正日益成为全社会的焦点问题.在十八大报告中强调,要全面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必须继续积极稳妥推进政治体制改革.二者的关系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经济体制改革是政治体制改革的出发点和归宿;政治体制改革是经济体制改革导航器,是经济体制改革走向正确道路的唯一保证;经济体制改革与政治体制改革相辅相成,相互促进,不能割裂.
【关 键 词 】经济体制 政治体制 改革 关系
一、经济体制及其改革
经济体制是指在一定区域内制定并执行经济决策的各种机制的总和.通常是一国国民经济的管理制度及运行方式,是一定经济制度下国家组织生产、流通和分配的具体形式.经济体制,是一定的经济(包括生产、分配、流通)的组织形式、权限划分、管理方式、机构设置的整个体系.经济体制主要包括三个基本要素:所有制关系、经济决策结构、资源配置方式.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经济体制的基本特征.
经济体制改革就是经济体制的调整和改造.在所有制方面,实行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经济制度,调整和完善所有制结构,推行公有制实现形式的多样化;在分配方面,实行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形式并存的制度.加快经济体制改革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
同志在十八大报告中强调,要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要全面深化经济体制改革,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关键.经济体制改革的核心问题是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必须更加尊重市场规律,更好发挥政府作用.
二、政治体制及其改革
政治体制指一个国家政府的组织结构和管理体制及相关法律和制度,简称政体.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不同的国家和地域,政治体制都不尽相同.政体包括了一个国家纵向的权力安排方式,这也叫做国家结构形式;它还包括了各个国家机关之间的关系,这通常称作政权组织形式.政治体制改革是以不改变国家的根本政治制度为前提的政治管理体制的改革,包括领导体制,行政机构,干部人事制度,行政法规等方面的改革,是国家政治制度的完善和发展,目的在于调整部分社会关系,提高政治与行政管理工作的效能,促进社会经济、文化等事业的发展.
同志在十八大报告中指出,要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和推进政治体制改革.要深化行政体制改革.深入推进政企分开、政资分开、政事分开、政社分开,建设职能科学、结构优化、廉洁高效、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继续简政放权,推动政府职能向创造良好发展环境、提供优质公共服务、维护社会公平正义转变.稳步推进大部门制改革,健全部门职责体系.创新行政管理方式,提高政府公信力和执行力.严格控制机构编制,减少领导职数,降低行政成本.推进事业单位分类改革.完善体制改革协调机制,统筹规划和协调重大改革.
三、经济体制改革与政治体制改革的关
政治体制改革与经济体制改革是当前我国的重大课题, 特别是在政治体制改革滞后于经济体制改革的现状下, 在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新一轮改革中, 如何协调好政治体制改革与经济体制改革的关系和前进的步伐, 如何使政治体制与经济发展相适应使之相互促进共同发展, 正日益成为全社会的焦点问题.经济体制改革与政治体制改革的关系具体来讲可以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经济体制改革是政治体制改革的出发点和归宿.
所谓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又反作用于经济基础,社会主义现代化需要市场经济来实现,而市场经济需要一个强有力的科学、合理、高效的政治体制、行政体制来保障.同志提出“政治体制改革同经济体制改革应该相互依赖,相互配合”.上层建筑的改革是为了适应相应经济基础发展的需要而进行的.从中国二十多年的改革进程不难看出:每一次政治体制改革任务都是在经济体制改革深入后提出;经济体制改革中每一次认识的深化也必然会带来新一轮行政体制改革.经济体制改革带来的社会生产力的提高必然会对现有政治体制提出新的要求,使之适应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从而促进政治体制的改革.
(二)政治体制改革是经济体制改革的导航器,是经济体制改革走向正确道路的唯一保证.
政治是上层建筑的核心组成部分,在经济和社会发展中担负着极其重要的职能和功能.它决定着国家和社会的发展方向,对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有极其重要的反作用,一定条件下与经济相比占据首要地位,“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是对社会的必要的协调和管理.对中国当前情况来说,政府是经济改革的倡导者和推动者,正是在政府的引导和支持下,中国的市场经济才得以建立.曾深刻指出:“只搞经济体制改革,不搞政治体制改革,经济体制改革也搞不通,因为首先遇到人的障碍.”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 关于市场经济的论文范本 | 大学生适用: | 电大论文、学术论文 |
---|---|---|---|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 69 | 写作解决问题: | 本科论文怎么写 |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 标准论文格式、论文设计 | 职称论文适用: | 期刊目录、中级职称 |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 本科论文怎么写 | 论文题目推荐度: | 免费选题 |
(三)经济体制改革与政治体制改革相辅相成,相互促进,不能割裂.
经济体制改革与政治体制改革是一个有机结合的整体,它们相互影响、相互促进,后者必须与前者紧密结合、协同发展,既不能操之过急,也不能明显滞后,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发挥后者对前者的强大保障功能,使经济体制改革能顺利地进行.
总之, 我国社会主义改革是全面的改革,是一次广泛而深刻的革命性变革,但是各方面的改革不可能同步进行,而是以经济体制改革为重点,在进行经济体制改革的同时,积极地推进政治体制及其他方面的改革.提出的在政治体制改革上“要审慎从事”,这为我们提出了一条可遵循的原则,为政治体制改革指明了方向,使其能够与经济体制改革相配套、相适应,从而促进了经济体制改革的发展,走出了一条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政治体制改革的成功道路.我国的政治体制改革与经济体制改革都必须坚持党的“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贯彻执行党的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从我国的实际情况出发,建设和确立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政治体制,巩固和发展我国的社会主义政治制度.
1经济与政治稳定和政治体制改革的关系
摘 要:两极分化是由经济发展引起的,但是同时它又影响到政治的稳定和政治体制改革,同时,经济的发展。
继续阅读 经济与政治稳定和政治体制改革的关系
2转轨经济中的宏观调控和经济体制改革
[摘 要] 本文在总结近年来宏观调控政策效果的基础上,结合中国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通过分析宏观调控和经济体制改革的。
继续阅读 转轨经济中的宏观调控和经济体制改革
3涉外经济体制改革
金砖国家开发银行成立 中国、巴西、俄罗斯、印度和南非7月15日在巴西福塔莱萨签署协议,成立金砖国家开发银行,并建立金砖国家应急储备安排。
继续阅读 涉外经济体制改革
4唱好经济体制改革重头戏
日前召开的全国上,全国政协委员提案建言发挥市场配置科技资源的决定性作用,引起广泛关注 3月5日的政府工作报告,更是浓墨重彩阐述经济体制。
继续阅读 唱好经济体制改革重头戏
5中国经济体制改革新足迹(2007年10月1日~31日)
一、党的十七大高度评价改革开放的伟大历史进程,并对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作出全面部署 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所作的报告,高举中国特色。
6中国经济体制改革新足迹(2016年2月1~29日)
一、财政、金融体制改革 今年将进一步深化财政体制改革 国家财政部表示,我国将围绕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和主体功能区建设,进。
7中国经济体制改革新足迹(2016年3月1~31日)
一、总体改革部署 《政府工作报告》要求继续深化改革开放,进一步完善有利于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 3月5日,温家宝总理在十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