街头初次无偿献血者的心理护理

[摘 要 ] 目的 帮助初次献血者做好自我的心理调整,降低献血者因对献血环境及献血过程的恐惧心理,所产生的不良反应.方法 针对长春地区2007年5-7月300例街头无偿献血者的献血前后进行了心理分析和心理护理,让献血者保持最佳状态从而实施无偿献血.结果 有96%初次无偿献血者出现心理生理不良反应.结论 对初次街头无偿献血者正确的心理分析和护理,可有效提高工作效率,将献血不良反应降到最低.

[关 键 词 ] 初次无偿献血者; 心理分析; 心理护理

[中图分类号] R47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5-0515(2012)-01-130-01

自我站开展街头无偿献血活动以来,人们热情很高,踊跃参加.其中初次参加献血人员达到了85%,虽然他们对无偿献血有很高的热情,但在传统观念的影响下,加上知识缺乏,对献血有很多顾虑,紧张害怕,存在很多心理问题.对此,医护人员要通过转变观念,变被动服务为主动服务,用自己的言行举止减轻或消除其不适的心理因素,对表现出紧张和轻微不适的献血者主动交流,用比较法、脱敏法、分散注意力法等护理方法,使其身心达到最佳的心理状态,顺利完成采血过程,我们对2007年5-7月的300例街头无偿献血者进行了心理分析和心理护理,经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调查 资料对象系笔者在长春地区2007年5-7月统计初次无偿献血者300例,其中男170例,女130例,年龄18-52岁,学历初中到本科,180例为本地人,120例为外地人.

1.2 300例街头初次献血心理状况表现

1.2.1 紧张 初次参加献血者无论年龄、学历、职业、男女都对献血活动充满了热情,好奇,既激动又紧张,表现出对医护人员不停的询问,对化验及身体检查非常关注,在抽血时不敢看针头等.

1.2.2 疑虑 初次参加献血者对献血本身表现疑虑,不断地询问采血单位是否正规,采血用品是否安全,是否会传染疾病,献血对身体是否有害,个人信息是否给予保密等.

1.2.3 知识缺乏 对300例献血者进行的调查表明,100%的献血者对献血知识缺乏全面了解,如《献血法》的实施,献血前后的注意事项,献血对身体的影响等.

1.2.4 害怕 由于献血者多数为青年人,平时很少打针,对疼痛比较敏感,对采血过程有不同程度的害怕,表现在害怕看针头,害怕穿刺不成功,怕见血.男性比女性对疼痛更敏感.

2 讨论 通过对上述心理分析表明:初次献血者由于以前未经历过献血的过程,许多献血者都存在着心理问题,做好献血前、中、后的心理护理,使其提高认识和做好准备工作的关键,在实际工作中,针对上述献血者的心理问题,我们医护人员对他们进行了必要的心理支持和护理,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总结如下:

2.1 献血前的心理护理 缺乏知识对血站工作的不了解是导致无偿献血者恐惧和精神易紧张的主要原因.作为血站的工作人员,首先,要保持良好的自身形象,外表整洁大方,采血车干净卫生,血站标志明显,让献血者首先有一个安全感,医务人员对每一个咨询者,不论献血与否都要和蔼可亲、态度诚恳,耐心解答每一个问题,利用各种形式积极宣传献血知识,宣传《献血法》,献血优惠政策,使他们对献血有一个科学的认识,了解一个人每年献两次血对身体没有任何害处,献血200-400毫升,只占身体总血量的5%-10%,而且人体肝脾会快释放血液到外周血液中对健康无影响,并告知采血前的注意事项,不要饮酒,食用高蛋白、高脂肪的食物,不要过度劳累,不要空腹献血,对献血过程感到害怕的,可以让采过血的献血者献身说法,消除思想顾虑,解除恐惧心理.总之,献血前的心理护理和宣传非常重要,它是献血过程能否顺利完成的关键,所以作为血站的护理人员要时刻把献血者放在第一位,想他们所想,更好的为献血者服务.

街头初次无偿献血者的心理护理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心理护理的论文范文数据库 大学生适用: 高校毕业论文、学年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13 写作解决问题: 学术论文怎么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任务书、论文总结 职称论文适用: 职称评定、职称评中级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学术论文怎么写 论文题目推荐度: 免费选题

2.2 采血时的心理护理 街头初次无偿献血者90%为年轻人,平时很少打针,对疼痛比较敏感,许多人对采血针头感到害怕,对护士的穿刺技术比较担心,害怕多扎几针,对此,护理人员要勤学苦练,努力提高采血技术,减少因自身技术不足而给献血者带来的不适,在采血过程中,动作要轻柔,操作要规范,语气要亲切,对献血者提出的问题要耐心解答,献血者因紧张而引起血流不畅时,我们要与其亲切交谈,分散其注意力,还要给予最大的鼓励和支持.

2.3 献血者的心理及心理护理 当看着自己的血液即将挽救别人的生命时,所有的献血志愿者都有一种既高兴又兴奋的感觉,这时我们医务人员要及时鼓励他们,给予他们更多的关心和照顾,如给他们一些饮料和小点心,帮助他们穿好衣服,耐心告诉献血后的注意事项,并对他们的奉献精神表示感谢,让我们的工作得到他们的肯定,让更多的人支持我们的工作,加入到我们的无偿献血队伍中来.

2.4 献血不良反应的心理护理 引起献血不良反应的原因有精神紧张,空腹献血,环境因素,过度疲劳,睡眠不佳或身体不适,晕针、晕血.不良语言刺激,疼痛和漏检,但一般来说,都并非是器质病变,而是精神高度紧张和各种因素引起的血管迷走神经症状,一般不需特殊护理,但医务人员要再采血过程中密切观察和护理,如有面色苍白,出冷汗,恶心,呕吐及眩晕者要立即停止采血,转移献血者到空气新鲜的场所平卧休息,并给予饮料口服,在整个过程中,医护人员要让献血者放心,并给予解释,说明这种反应是常见的,并非他们的身体问题,同时,还要对旁边的献血者进行安抚,消除恐惧心理.

综上所述,对街头初次无偿献血者正确的心理分析和护理,是街头无偿献血活动顺利进行的很重要的一部分,工作人员要有高度的责任心,事业心,运用护理学知识和医学知识,心理知识服务献血者,从而推动我国的无偿献血活动顺利.

★其他类似内容

1心理护理在无偿献血过程中的全程应用

摘 要 目的:运用心理护理为献血者服务,降低献血反应率 方法:针对献血者年龄、职业和文化等不同情况将心。

继续阅读 心理护理在无偿献血过程中的全程应用

2189例无偿献血者的心理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2720(2010)03 - 163 - 01 【关 键 词 】献血,心理护理 为了探。

继续阅读 189例无偿献血者的心理护理

3无偿献血者的心理调查与干预措施

自1998年10月1日国家颁布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献血法》以来,献血途径由传统的转变为无偿献血 标志着我国的无偿献血走上了法制。

继续阅读 无偿献血者的心理调查与干预措施

4恶性肿瘤患者的心理护理

关 键 词 恶性肿瘤患者 心理护理 护患关系 沟通技巧 doi:10 3969/j issn 1007-614x 2012 03 315 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

继续阅读 恶性肿瘤患者的心理护理

5重症肌无力患者的心理护理体会

摘 要 :目的:总结重症肌患者的心理护理经验 方法:对10例MG患者病情观察及心理护理进行回顾分析 ಮ。

继续阅读 重症肌无力患者的心理护理体会

6加强透析患者心理护理,提高透析质量

【摘 要】目的:加强血液透析患者心理护理,根据不同患者存在的心理问题进行针对性,人性化心理沟通和情感。

继续阅读 加强透析患者心理护理,提高透析质量

7卵巢癌1例的心理护理

【关 键 词 】卵巢癌;心理护理 1 病历摘 要 患者女,17岁,因腹胀、腹痛、纳差1周于2008年6月5日来来焦作市第二人民医院妇瘤科就。

继续阅读 卵巢癌1例的心理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