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影响评价》课程教学改革

[提要] 基于高校《环境影响评价》课程综合性、实践性及应用性较强的特点,以培养学生从事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的实践能力为导向,分析该课程在课堂理论教学和专题案例教学以及课后综合性实践教学等环节中存在的现状问题,重点从理论教学内容的选择和更新、专题案例教学案例的选择和具体操作以及课后综合性实践教学环节多样化教学方式的运用等方面,提出可以提高教学质量的合理建议,以期为教学建设与改革提供参考.

《环境影响评价》课程教学改革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课程的论文范文素材 大学生适用: 大学毕业论文、学院学士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80 写作解决问题: 如何怎么撰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任务书、论文目录 职称论文适用: 期刊目录、中级职称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如何怎么撰写 论文题目推荐度: 优质选题

关 键 词 :环境影响评价;理论教学;专题案例教学;综合性实践教学

基金项目:国家林业局林业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201004044);平顶山学院高层次人才科研启动基金(2011005/G)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12年6月6日

环境影响评价是对规划和建设项目实施后可能造成的环境影响进行分析、预测和评估,提出预防或者减轻不良环境影响的对策和措施,进行跟踪监测的方法与制度.《环境影响评价》课程是高等院校环境科学和环境工程专业本科生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是学生毕业后直接从事环境影响评价工作和满足从业年限后考取环境影响评价评估师的理论与实践基础.该课程综合性较强,它涵盖了众多基础学科的相关内容,并且与环境科学与工程体系的其他专业课程联系紧密;该课程实践性和应用性也较强,其基本教学任务即是使学生在对中国的环境影响评价制度有基本了解的基础上,关注国家政策法规的变化,掌握环境影响评价的理论知识,运用其中的技术和方法,熟悉环境影响评价的程序,具备开展环境影响评价实践的能力.

随着2003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和2004年环境影响评价工程师职业资格制度的实施,环境影响评价从以学术研究为主过渡到目前为一项环境保护专业技术工作,社会对环境影响评价从业人员的需求量越来越大,要求也愈来愈高,对高校该门课程的教学质量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各种环境影响评价工作均要求学生对理论知识能灵活应用并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但是目前高校的《环境影响评价》课程普遍没有真正从专业技术课的定位去组织教学,主要表现为理论教学内容相对庞杂和滞后、专题案例的选择及实施方法欠成熟、课后综合性实践教学环节的方式单一,无法达到与当前环境影响评价发展要求相适应的预期目标.因此,为了使该课程的整个教学过程更加符合社会对人才的需要、更加科学和合理,笔者基于该课程综合性、实践性及应用性较强的特点,结合本课程近几年来的教学经验,从课程的理论教学、专题案例教学、课后综合实践教学环节对该门课程进行了分析,以期探索出提高该课程教学质量的具体方法和途径.

一、《环境影响评价》课程的内容及特点

《环境影响评价》课程的基本内容包括:环境影响评价的概念、环境保护标准和环境目标、环境影响评价程序、环境影响评价方法与技术、环境质量标准、污染源调查与工程分析、水环境影响评价、大气环境影响评价、环境噪声影响评价、固废环境影响评价、生态环境影响评价、社会经济和文化环境影响评价、区域环境影响评价、环境风险评价、公众参与、信息技术及软件在环境影响评价中的应用以及案例分析等.

《环境影响评价》课程具有综合性、实践性和应用性强的特点,其综合性强反映在该课程是一门综合叉学科,涉及到法学、工程学、气象学、地学、生态学、计算机等多个基础学科,与环境工程和环境科学的所有课程都有直接或者间接关系,该课程既用到其他课程的基本理论知识,同时该课程的知识体系也为其他课程服务,环境影响评价的对象也千姿百态,包括大气、水、噪声、固体废物、生态、规划、区域、社会经济、文化等等,一个环评工作者应该是一个全才.不仅应具备自然科学的知识体系(如生态学、气候气象学、水文地质学、声学),还必须具备社会科学(如经济、法律、管理)、人文科学(如文学、美学)知识体系.其实践性和应用性强反映在学生必须具备与时俱进的专业课的知识才能理解课程中发展很快的技术导则和技术方法,必须紧密结合国家的相关政策和法律法规变化才能更好地理解我国环境评价制度现状,必须经过有效的专题案例学习及课后综合性实践训练才能更好地理解环评技术实施流程.

二、《环境影响评价》课程的理论教学环节

《环境影响评价》课程的理论教学环节以基本概念、基本理论讲授为主,突出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环境影响评价的管理程序和工作程序;环境影响识别方法、预测方法和综合评价方法;地表水体的污染和自净、河流和湖泊水质模型、开发行动对地表水影响的识别和地表水影响预测与评价的方法;大气环境污染与大气扩散、大气环境影响预测、开发行为对大气环境影响识别和大气环境影响评价的方法;土壤的环境影响识别、土壤环境影响预测、土壤环境影响评价的方法;区域环境影响评价的方法;生态环境影响评价、社会经济环境影响评价和文化环境影响评价的方法.


高校的《环境影响评价》课程通常仅有40学时左右,教学内容较多且涉及面广,在有限的课时中,不可能也不现实把所有知识点都灌输给学生,让学生全面掌握所有知识也是非常不容易的.如何解决与其他专业课程存在课程内容交叉和衔接、避免教学内容的重复、节约教学时间是亟待解决的问题.教学的基本原则应是不过多地追求理论知识的广度和深度,而是注重课程的实用性,以“必需”、“够用”为度.在教学中避免对课程知识的割裂,教给学生完整连贯的知识,要抓住教授主线开展教学工作.一条主线是教材的“骨架”及章节目录,反映了课程内容的逻辑关系.教师的头脑中必须建立起课程内容的整体轮廓,讲授时做到详略得当、收放自如、融会贯通;另一条主线是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程序,掌握环境影响评价技术路线,领会环境影响评价各工作阶段之间的联系,具体是以国家规范的环评报告书的结构框架为主线,结合各环境要素评价进行组织,按一定的顺序或步骤指导完成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的过程.

如前所述,《环境影响评价》课程实践性和应用性也较强,因而在授课过程中,要求传授给学生的应该尽量是最新的知识.目前《环境影响评价》课程所普遍使用的教材主要有:陆书玉主编的《环境影响评价》(2001年)、张丛主编的《环境评价教程》(2005年)、陆雍森主编的《环境评价》(第二版)(2005年)、曾向东主编的《环境影响评价》(2008年)和环保总局环境保护司编的《中国环境影响评价培训教材》等.然而,中国环境事业的发展非常迅速,每年都诞生很多新的环境标准和法律、法规,而且新的标准和法律、法规出来之后,旧的就废弃了.在这种情况下,《环境影响评价》教材的更新程度远远达不到技术更新的速度,这些教材相对于我国快速发展的环评制度而言存在严重的滞后性,很多新的条例、标准、技术导则未能及时在教材中得以体现,如果仍按照教材上所述内容进行授课,学生学习到的是一些在环评岗位上已经废止的知识,与实际脱节,无法适应时展和培养应用型人才的需要.《环境影响评价》课程的教材编排有待进一步改进,教学内容要突破课本内容,要根据国家环境影响评价的最新政策、技术导则等资料(包括科研进展以及重大环境影响评价事件),以及地方环评的特点及地方特色,紧扣环评的发展需要进行优化并及时加以更新,教学大纲要按照环境影响评价工程师职业考试大纲的要求进行修订,讲义的内容每年都要实时更新.

★其他类似内容

1高职院校《消费者行为学》课程教学改革

摘 要 :学习与研究消费者行为学,使学生熟悉消费者的各种购买行为与现象,掌握。

继续阅读 高职院校《消费者行为学》课程教学改革

2高职院校《物流市场营销》课程教学改革

【摘 要 】加强《物流市场营销》课程改革是推进素质教育发展的历史性的必然选择,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突出培养学生的市。

继续阅读 高职院校《物流市场营销》课程教学改革

3高职院校《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改革探析

【摘 要 】《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作为各高职院校所有专业的公共必修课程,在实际教学中却不能引起学生&。

继续阅读 高职院校《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改革探析

4关于高职院校《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改革探析

摘 要:计算机应用基础作为计算机教学的第一层次,是高职院校学生的一门基础必修课 特别是对于像我们高博。

继续阅读 关于高职院校《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改革探析

5高职国际商务专业《国际商务单证》课程教学改革刍议

[摘 要]《国际商务单证》课程是高职国际商务专业的核心专业课,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综合性应用课程 本文针。

继续阅读 高职国际商务专业《国际商务单证》课程教学改革刍议

6机械工程专业《控制工程基础》课程教学改革的

摘 要:“控制工程基础”是机械工程专业一门专业基础课,分析了本课程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

继续阅读 机械工程专业《控制工程基础》课程教学改革的

7高职院校《高频电子技术》课程教学改革之

【摘 要 】《高频电子技术》课程是一门理论性强的专业课程,如何让高职学生对该门课程产生兴趣并学到高频电路的相关知识,提高。

继续阅读 高职院校《高频电子技术》课程教学改革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