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礼仪文化背景下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改革的机制与途径

摘 要:当前的大学生思想道德和礼仪教育存在两个短板.一是缺乏文化底蕴,没有立足我国博大精深的礼仪文化;二是欠缺实践环节,单纯的知识灌输式教学不适用于礼仪这门实践学科,反而带来教会学生“说一套、做一套”的风险.本文立足这两点,对症下药,探讨了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改革的机制和途径,研究出既秉承传统礼仪文化精髓,又体现时代内涵,既注重知识,又强调实践的的大学礼仪课程设计方案和教学模式.

关 键 词 :传统礼仪;礼义;思想道德教育;课程设计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596(2013)02-0203-04

党的十六大提出:“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可见我国的教育方针一向首重德育.遗憾的是,当代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现状并不尽如人意.如今的大学校园,上课迟到而大摇大摆,旁若无人,丝毫不因打扰老师和同学而心生愧疚的现象非常普遍.考试抄袭也绝非个别现象,甚至抄袭成功未被发现还成为炫耀“技术”的资本.更不必说打架骂人的恶劣情形了.这都需要对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现状的反思.

一、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和礼仪教育收效欠佳的主要原因

(一)内容设置中缺乏对传统礼仪文化精微的阐释

内容设置不够合理,没有立足我国博大精深的传统礼仪文化,缺乏对礼义精微的阐释,因此难以激发学生心中成就守礼君子的精神力量.比如很多大学礼仪课程都将侧重点放在西方商务礼仪、面试礼仪等内容上,学生对礼仪课程的定位就是将礼仪作为找到好工作的“敲门砖”,而不是修身为人之道.如此舍本逐末,只注意如何打领带之类的外在礼仪形式,而忽略以“敬”为核心的礼仪实质,只能是徒劳.就以商务交往来说,人人都希望被别人尊重,如果不从内心真正尊重对方,而幻想通过做表面文章就让对方觉得被尊重,这是自欺欺人.相反,如果确实尊重对方,即使礼仪细节上略有不妥,对方也是容易谅解的.并非礼仪形式不重要,而是形式不能没有实质支撑,否则就成了徒有其表.而我国古代的礼仪文化恰是拯救现状的一剂良药.

传统礼仪文化背景下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改革的机制与途径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大学生的论文范本 大学生适用: 学士学位论文、学位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92 写作解决问题: 怎么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提纲、论文结论 职称论文适用: 论文发表、职称评中级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怎么写 论文题目推荐度: 优质选题

我国古代修身强调知行合一.程子曰:“如读《论语》,未读时是此等人,读了后只是此等人,便是不曾读.”即使整本论语倒背如流,如果不能身体力行,便等于没读过.礼是内心高尚道德的自然外露,所谓“德辉动于内”、“礼发诸外”.因此思想品德教育和礼仪教育也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这也是本文将二者合并探讨的原因.热爱祖国、孝敬双亲、尊师重道、以诚待人,这些都需要在礼中践行,离开了礼,道德只是一句空谈.广大大学生只有深刻体认到传统礼仪文化的精髓,才能在日常生活中提升自身道德修养,践行礼仪,成就君子风范.

(二)礼仪是门实践型学科,不应采取灌输式教学方法

单纯的知识灌输式教学不适用于礼仪这门实践学科,反而带来教会学生“说一套、做一套”的风险.礼仪是一门修身的学问,其检验标准是实践.所以《论语》中子夏曰:“等事父母能竭其力等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虽曰未学,吾必谓之学矣.”现下的情况恰好相反,今天的大学生恐怕个个都知道应该尊敬师长,可往往真的只是知道而已,迟到早退照样心安理得.荀子曰:“君子之学也,入乎耳,著乎心,布乎四体,形乎动静等小人之学也,入乎耳,出乎口,口耳之间则四寸耳,曷足以美七尺之躯哉.”则今日的大学生礼仪教育已经沦为小人之学,“入乎耳,出乎口”,却不“著乎心”,怎么能够帮助大学生修身养德呢?

二、大学生礼仪教育改革的机制与途径

前文分析了目前大学生礼仪教育体系存在的问题,改革方案也应对症下药,归结起来包括以下两点:一是创新课程设计,构建秉承传统礼仪精髓、体现当今时代内涵的大学生礼仪教育体系;二是创新教学模式,突破传统课堂知识教育的局限,以创新的多样化教学模式督促大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践行礼仪.

(一)改革大学生礼仪教育的课程设计

既秉承传统礼仪精髓又体现当今时代内涵的大学生礼仪教育体系至少应该包含如下内容(本文以36课时的课程为例,通过课时数分配体现各部分内容比重):

1.打破隔膜和误解,让学生认识到传统礼仪对修身处事的指导价值

在开课之初,首先需要向学生讲明的是学习礼仪对立身处世的指导意义,认识到这一层,学生才会愿意为学习礼仪时间精力,也才会取得预期效果.这部分讲述可以从经典和传统出发,延伸到当今社会.比如介绍礼在传统社会的地位,可以引述经典:我国为礼仪之邦,《左传》说,“礼,经国家、定社稷、序民人、利后嗣.”管仲提出“礼义廉耻,国之四维”将礼视为安邦定国的根本;子曰:“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孔子将“礼”视为为人的立身之本;这里需要注意的是,我国目前的应试教育体系存在标准答案的固有缺陷,可能导致部分学生对传统礼仪认识偏颇,以为传统礼仪尽是教条和糟粕,是新文化运动破除的对象.比如目前我国高中历史课本对孔子的评价,就批评他“克己复礼”,很容易让相关知识缺乏的同学将礼理解为封建糟粕.这需要教师打破学生对传统礼仪先入为主的排斥,通过礼学经典的引述,让事实说话,让同学们认识到传统礼仪文化中蕴藏着古圣先贤历久弥新的人生智慧,至今仍能指导我们处事修身.

教师可以通过实例帮助同学打破“礼是统治阶级的意识形态”的误解.《诗经风相鼠》云:“相鼠有皮,人而无仪.人而无仪,不死何为?等相鼠有体,人而无礼.人而无礼,胡不遄死?”《国风》是各国的民歌,老百姓唱着“老鼠尚且有张皮,人要是没有礼仪,还活着干什么?”这样的民歌,足可见礼仪文明有着深厚的群众基础.

传统礼学与儒家文化密不可分,儒家《四书》中的《中庸》和《大学》就是《礼记》中的两篇.四书五经九部经典,其中三部经典与“礼”有关.《仪礼昏义》谓“夫礼始于冠,本于昏,重于丧、祭,尊于朝聘,和于乡射,此礼之大本也.”从成人到辞世,从日常生活到治国安邦,礼贯穿着我国传统社会中儒家文化的理想公民――“君子”修身齐家乃至治国平天下的所有追求.可以说,正是那些明德守礼的君子,构成了中华民族的脊梁.

★其他类似内容

1对当前多元文化背景下高职思想政治教育改革的

摘 要: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多方面的全球交流,让多元文化成为教育的主要背景,对于我国高职教育来说自。

继续阅读 对当前多元文化背景下高职思想政治教育改革的

2多元文化背景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难点与

(仪陇县县委党校四川仪陇637676)【摘 要】当前多元文化背景下高等教育工作者抑制长期关注的焦点问题就是大学生思想政。

继续阅读 多元文化背景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难点与

3多元文化背景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

摘 要多元文化给转型期的中国带来的不仅仅是文化的大繁荣、大发展,同时也带来了一系列不可忽。

继续阅读 多元文化背景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

4中国传统文化对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

提 要 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针对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出现的种种问题,以及这些问题的形成原因分析探究,有效&。

继续阅读 中国传统文化对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

5网络文化背景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

摘 要 :从上个世纪90年代初兴起并迅速风靡全球的计算机信息网络,正以神奇的力量把人类带入崭新的网络时代 网络文化己成为当代社会。

继续阅读 网络文化背景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

6美国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其

摘 要 :美国作为西方文化的典型代表,拥有着令世人瞩目的高等教育 美国高等教育的办学经验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尤其是大学生思想。

继续阅读 美国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其

7当代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

【摘 要 】大学生作为社会上最活跃、最富有朝气和活力的知识群体,具有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是非常有必要的,思想教。

继续阅读 当代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